8月份以來,由于江西省廣豐黑滑石萍塘礦被迫停止采挖,下游的黑滑石加工業和陶瓷業面臨原料斷供的威脅愈演愈烈。11月5日,湖南省醴陵市工信局和10多家陶瓷企業代表來到江西廣豐區政府和被迫停采的方正非礦公司,強烈要求盡快復采。醴陵市工信局和20幾家企業聯合署名的《緊急報告》中稱“依靠方正公司提供的黑白滑石生產鎂質瓷的企業有四五十家,多年來與方正公司合作愉快,但自今年八月份以來由于方正公司資源短缺,導致黑白滑石供應嚴重脫銷。這些企業全部生產出口產品,與外商都有著嚴格的供貨合同,如果因原料脫銷造成供貨違約,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還會影響到十幾萬工人的生計。”他們“強烈呼吁廣豐區政府盡快解決目前之困境。”
另據了解,方正非礦公司常年供應黑滑石的下游陶瓷企業遍及潮州、佛山、醴陵、淄博、唐山、井岡山等全國17個陶瓷基地的3000多家,還有全國900多個銷售商,這種局面繼續下去,用不了多久,這些商家和企業都要斷貨停業,波及50多萬人面臨失業,引發整條產業鏈超過10個億的合同糾紛,勢必釀成影響全國的惡性事件。
造成黑滑石停采主要原因是擴界遲滯。今年6月,江西省上饒市安監局陪同國家安監總局和江西省安監局領導檢查廣豐方正非礦開發公司的萍塘礦區時發現三個安全隱患:其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是因礦權出讓時未留足邊坡,多處邊坡較高較陡,且伴有松散巖體、危石,邊坡坍塌嚴重,垮塌時有發生,且采掘面較窄,采礦機械擁擠,作業距離超過安全范圍。
上饒市安監局隨即向廣豐區政府和方正非礦公司發出整改函,并根據該礦點已不具備另設礦權的實際情況,建議區政府和國土部門予以擴界,根除該礦區最大的垮塌安全隱患,盡快恢復正常開采。方正公司通過停采整改,很快排除了排土場廢石堆排需平整和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不完善的隱患。但市安監局提出的擴界整改,只能由廣豐區政府和區、市國土部門解決,不擴界就不能復采。目前,萍塘礦復采最大的障礙就是擴界。早在5年前,省國土廳就依法啟動萍塘礦擴界工作,因時任廣豐縣委縣政府的原因,擴界工作被迫擱淺,最終造成今天的局面。
因擴界停滯造成的停產斷貨,導致好不容易培育的已具雛型的黑滑石市場出現恐慌,下游廠家已準備改變原料配方,不再使用黑滑石原礦或深加工成品。目前,煙臺陶瓷產區已建議禁用廣豐黑滑石。如果聽任這種情況蔓延,受損的不僅是企業,也是江西省重點扶持的黑滑石產業的損失。政府企業合力打造多年的深加工成果將被無情斷送,縣域經濟必遭重創,招商引資也將困難重重。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廣豐區黑滑石稅收比去年同期已經減少1220多萬元。
安監部門提出的擴界建議,目的是排除重大安全隱患,無可非議。為什么看起來并不復雜的擴界問題卻遲遲得不到解決,是因為擴界不合法嗎?
國土資源部《關于嚴格控制和規范礦業權協議出讓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80號)明確規定,“已設采礦權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產系統擴大勘查開采范圍的毗鄰區域”, 準許以協議方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
據此,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亦重申,“已設采礦權需要整合或者利用原有生產系統擴大勘查、開采范圍的毗鄰區域”,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協議的方式實施行政許可。而《江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開發利用結構調整與優化”條款中也明確規定:“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亂采濫挖;一個礦區原則上只審批一個采礦主體。”
《江西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開采礦產資源,應當采取合理的開采順序、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應當達到礦山設計要求。
既然以上相關法規證明擴界是依法合規的,擴界救產業還是落實不了,是因為方正非礦公司不符合擴界條件?
《江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總體要求”強調:“在礦產資源產業發展上,培育壯大礦業經濟龍頭企業,各重點領域形成有影響力、帶動力的開采冶煉加工一體化龍頭企業。在資源深加工上更上一個新臺階,在資源產業整合上取得明顯進展,實現資源開發向龍頭企業集聚。”該規劃 “主要原則”同時強調:“促進產業集聚和優化升級。項目帶動,優化配置。加快推進一批礦產資源深加工重大項目,培育壯大一批礦業經濟骨干企業,以產業整合帶動資源優化配置,做到原礦和初級礦產品與冶煉加工企業對接,促進礦產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
縣域經濟要想“資源換產業”必須堅持礦產地的工業化轉型,而深加工與高附加值是轉型的必由之路。廣豐政府對此已有清醒認識,把黑滑石深加工明確列為產業政策。
近幾年,方正非礦公司持續投入近億元,開發深加工技術,不僅剝采率為零(沒有尾礦,原礦浪費為零),還大幅提高了原礦附加值,年繳稅費從500萬元增長到近8000萬元。2012年以來,陶瓷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方正公司雖然銷售額逐年遞減,但企業利潤和上繳稅費卻逐年增長,原因就是低附加值的原礦銷售從100%下降到30%左右。2014年,在民間資本投資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方正公司積極響應廣豐區委區政府的產業發展規劃,還沒有得到政府礦權投放的承諾,就投資5個億建設了占地300多畝的“廣豐方正黑滑石工業基地一期項目”,成為上饒市重點扶持礦業向工業化轉型的項目,也成為全國非金屬礦業轉型升級的優秀代表。
方正非礦公司為了加大黑滑石深加工科研力度,成立了 “方正黑滑石工業基地院士工作站”,依托科技創新實力,以工藝技術為突破口,利用先進的環保設備加工生產高純度煅燒黑滑石粉體,并加工成高性價比的混配泥。又與中材國際南京水泥院研發設計出的國內外第一條環保型煅燒黑滑石示范線,也開始施工建設,待調試成功后將徹底終結土窯污染的落后工藝。同時,方正非礦公司還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非金屬礦物材料大師葉大年先生主持研制高性能混配泥,并請來潮州著名混配泥師傅組織生產,現在第一條示范線已經出產品,定型后將迅速擴大產能,使這種高性價比的新材料在全國17個日用瓷生產基地更多填補高嶺土、骨灰等傳統原料的市場空缺。方正非礦公司主動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做法,得到了江西省科協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扶持,省科協、省政府、省委有關領導也多次到方正非礦公司調研考察。
時至今日,就是這樣一家優秀民營企業卻因擴界受阻被迫停采,市場渠道面臨崩潰,2000多員工面臨失業,下游3000家企業面臨斷貨停產,投資幾個億建起的方正黑滑石工業基地也面臨全面停產,甚至變成一堆廢墟。
擴界受阻,危機日甚,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化解。
2013年,江西省廣豐區鄭光泉書記主政廣豐后,邀請北京和省里的專家召開座談會。提出“堅持集中開采,避免無序競爭,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精細加工的科研投入和實業投資,推動黑滑石礦業向黑滑石工業轉型,是做大做強黑滑石產業的發展路徑”。 并制定系列“政府立足職能做好服務,推動企業想投入敢投入,盡快實現從產業規劃向產業成果轉化”的保障措施。停采危機爆發后,鄭光泉書記也幾次到方正非礦公司召開現場辦公會,力主救市場、救產業、救企業,有關領導也明確表態,要與國土資源部門積極溝通協調,盡快解決依法擴界的問題,解除深加工“無米下鍋”的后顧之憂。但擴界這個最大的癥結始終沒有化解。
看起來并不復雜的擴界竟變成引發一場危機的導火索,究竟問題出在哪里,還有待于繼續追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