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何呢?環保工作的確進行了一番回調。禁止環保“一刀切”,對過于激進的工作方法進行糾偏;取消秋冬季統一限產比例,不再發布“停工令”等等。
正如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判斷的:“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對此要高度重視,及時采取對策。”
再加上秋冬季以后,霧霾頻頻來襲,北京等許多城市PM2.5濃度大幅反彈,更是將“環保工作放松”的話題推上風頭浪尖。
從上半年的“雄赳赳,氣昂昂”,到下半年的“回調與整頓”,讓不少人擔心好不容易取得的環保成績會前功盡棄。
目前看來,環保不斷收嚴,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會遭到利益集團的抵制與反抗,這一點很好理解。海外貿易因素,進一步影響了中國經濟的走勢和預期,給環保工作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而且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安排中,減少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
可是許多人忽視了一點:環保相關政策本來就是經濟調控的一種手段,根據經濟的形勢進行收緊、放松和調整,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沒有必要緊抓著不放。
一些環保內部人士給出的答復也非常簡單明了:為了高質量發展,環??伤煽删o,但絕對不會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回頭路。
總的來說,我國環保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最近幾年環保工作轟轟烈烈,風風火火,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有所回調,暫時有所松懈,并不代表環保自上而下的策略有所變更。
進入2019年,環保工作的手段和措施,不會太過激進,但是政策方面的力度也不會大幅度放松,鞏固現有的成果將成為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