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具有最大鎂礦儲量的前八位國家分別為中國、澳大利亞、波蘭、俄羅斯、美國、印度、加拿大及希臘,我國是鎂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由此可見我國的鎂業的發展有著天然的優勢。
目前開采鎂資源主要來自菱鎂礦(MgCO3,鎂比重28.8%)和白云石礦(MgCO3•CaCO3,鎂比重13.2%),其次為海水苦鹵、鹽湖鹵水以及地下鹵水。
全球鎂金屬儲量龐大分布廣泛,全球的菱鎂礦儲量達240億噸,菱鎂礦資源多分布于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地,其中中國的菱鎂礦儲量為50億噸,位居全球第二位,按照當前全球對鎂金屬消費量來衡量,鎂礦資源足夠人類使用千年。
2018全球菱鎂礦儲量分布狀況


二、中國鎂行業發展現狀
(1)陜西產量占據主流
中國為全球鎂主要生產國,2014至2018年期間,中國原鎂年產量占全球總量比例最高一度達到96.35%。目前國內原鎂產量主要集中于陜西、山西、新疆等地,其中陜西2018年原鎂產量39.2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約62%,排名全國第一。
2018年11月國內原鎂總產量6.23萬噸,1-11月累計生產原鎂63.25萬噸,其中,陜西累計生產39.19萬噸,同比減少9.94%;山西累計生產8.82萬噸,同比減少33%;寧夏累計生產6.32萬噸,同比減少60.75%;新疆累計生產5.43萬噸,同比增加5.21%。

2018年中國菱鎂礦產量1900萬噸,與2017年持平,2015年至今,我國菱鎂礦產量基本保持在1900萬噸左右。

(2)鎂行業內企業一超多強,規模效應明顯
云海金屬為國內最大鎂生產商。2018年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生產量42.5萬噸,銷量40.2萬噸;
天宇鎂業為國內領先的鎂加工制造企業,年產鎂錠5萬噸,鎂合金錠1萬噸,鎂合金型材5000噸,鎂合金壓鑄件5000噸;
八達鎂業為國內鎂合金制造應用的領跑者,員工超過700人,年產原鎂超過3.5萬噸,鎂合金2萬噸;
銀光華盛鎂業致力于在鎂合金深加工領域深耕,現下轄11個分公司,原鎂產能6.5萬噸;
瑞格鎂業是專業從事鎂鋁合金及其深加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年產鎂及鎂合金系列產品5.5萬噸,鋁合金系列產品5.5萬噸。

目前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大于3萬噸產能的公司僅13家,市場占有率合計35.9%,剩余絕大部分是0.5-2萬噸產能的公司。云海金屬原鎂產能10萬噸,國內第一,占有率7.2%,遠高于行業第二銀光華盛鎂業的6.5萬噸產能,規模效應明顯,競爭優勢顯著。隨著國家環保高壓持續,落后產能逐步出清,未來3-5年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三、鎂資源進出口情況及發展態勢
2014-2018年中國原鎂產能及產量統計

中國鎂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進口市場份額較小,2017年和2018年我國鎂及其制品出口金額均保持在10億美元以上,2018年中國鎂及其制品出口金額10.46億美元;2018年中國鎂及其制品進口金額1242萬美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44.16%。

從出口方面來看,截止2018年,中國鎂及其制品(包括廢碎料)出口量為40.98萬噸,同比降低9.3%,出口額為10.31億美元,同比降低2.1%。2019年上半年中國鎂及其制品(包括廢碎料)出口量為23.24萬噸,同比增長19.3%,出口額為6.06億美元,同比增長26.6%。
預計2020年原鎂供需缺口顯現。預計未來全球原鎂需求量提升主要來自鎂合金消費上升,鎂合金的需求驅動主要來自汽車行業,汽車行業對鎂合金材料的需求有望大幅上漲,而供給側受環保趨嚴等政策制約,未來5年原鎂產量難以大幅提升。預計2020年或將出現供需缺口,此后缺口或將持續擴大,供需基本面有望支撐鎂價持續上漲。

在未來供需關系逐步改善情況下,原鎂價格有望持續上行;同時,硅鐵成本的逐步增長、鎂錠與鋁錠相對價格回歸歷史平均以及焦炭價格有望上漲等因素預計將對鎂錠價格形成長期支撐,鎂價有望進入長期上升上漲通道,預計在2020年有望重新漲至2萬元/噸,2023年有望沖擊2.2萬元/噸,鎂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龍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參考來源
劉潤靜.鎂化合物進出口銷量及價格分析
USGS、智研咨詢、有色金屬協會鎂業分會、工信部、華經產業研究院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