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告原文中,列出了各地區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和引導不再承接的產業、引導逐步調整退出的產業目錄。目錄中對國家區域協調西部、東北、中部和東部四大版塊。每個版塊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劃分為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
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按照《目錄》提出的產業發展方向,加強對本地區的產業發展和轉移的引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統籌考慮資源環境、發展 階段、市場條件等因素,積極發展和承接優勢特色產業,引導優化調整不適宜繼續發展的產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對未列入《目錄》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和承接地進行限制,也不對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設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要加強與財稅、金融、土地等 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推動形成落實《目錄》的合力。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6 省 5 區 1 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3 省。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6 省。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 7 省 3 市。
找耐火材料網整理了一下與我們行業有關的一些信息,鋼鐵行業、鐵合金行業以及耐火材料行業。
東部地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和廊坊市,江蘇距太湖直線距離10公里以內、廣東九個市等地區的相關煉鋼、煉鐵產能將逐步引導退出;
新疆、新疆建設兵團、青海、遼寧、山西、河南、天津、河北、上海、江蘇、山東、廣東、海南等12省市將引導不再承接煉鐵、煉鋼產業;
貴州貴安新區、甘肅武威市、天津北城區、福建廈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等4省部分地區將引導不再承接煉鐵、煉鋼產業。
引導逐步調整優化和退出的鐵合金產業包括四川成都、阿壩州茂縣、松潘縣,陜西省的普通鐵合金礦業熱電爐、煤氣發生爐,甘肅武威市的煉鐵、煉鋼、鋼壓延加工、鐵合金冶煉產業;青海不再承接的產業包括煉鋼、煉鐵、鐵合金冶煉。
在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里面著重提到要做強河南超硬材料和耐火材料,湖南石墨精加工等產業。
目錄里面提到的優先發展產業包含耐火材料的地區有:四川的眉山、內江市;貴州的貴陽市、遵義市、畢節市、黔南州、黔東南州;云南的昆明市;遼寧的營口市和鞍山市;河南的鄭州、洛陽和濮陽市;湖北的十堰市、荊門市;湖南的衡陽市、懷化市、湘譚市。具體各個地區的耐火材料類型見下表:
《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產業有序轉移和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有關方面對《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行了修訂,形成《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下稱《目錄》)。
一、修訂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業轉移工作,要求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發展水平,加快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推進流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推進上下游地區協調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國際經濟環境經歷復雜深刻變革,國內經濟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區發展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活,需要產業政策找準定位、積極作為、精準發力。組織對《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行修訂,旨在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這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實際舉措,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有效助推。
二、修訂原則
修訂過程中始終圍繞“四個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中的引導作用,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二是堅持上下聯動,統籌兼顧。既充分體現國家產業發展總體戰略部署和區域發展戰略導向,又兼顧地方合理訴求,充分調動地方推動本地區產業發展和轉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堅持有扶有控,特色突出。抓住制造業重點領域,堅持因地制宜和從實際出發,立足各地現實基礎、比較優勢以及功能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重在突出重點和特色,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重在合理約束和控制。四是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承接發展相關產業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引導深化區域分工合作,努力構建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區域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目錄》的主要內容
《目錄》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全國區域工業發展總體導向”按照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分別提出了各板塊的區域定位以及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
第二至第五章按照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各成一章。其中,每章的第一節“地區工業發展導向”,提出了各板塊的相關經濟帶(區),明確區域范圍,并提出重點發展的產業門類,引導區域錯位發展;第二節“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提出各地重點承接、優先發展的產業及具體的承接地,產業和承接地按照優先次序進行排序;第三節“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提出各地引導逐步調整退出的產業和引導不再承接的產業條目。
《目錄》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布的有關區域和行業發展政策文件要求,結合各地現實基礎和發展需求,進一步明確了各地發展和承接的產業。與2012年本相比,《目錄》主要有以下調整:
一是增加新興產業門類,引導產業發展與轉移與時俱進。為順應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目錄》在2012年本15個行業門類基礎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門類,契合了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體現了地方、行業發展意愿和訴求。二是增加優先承接地,引導各地突出特色、錯位發展?!赌夸洝穼炏瘸薪影l展產業的承接地細化到具體地區(市、州、盟),一方面指導和推動各?。▍^、市)將《目錄》細化落地,引導各地突出比較優勢;另一方面,便于產業轉移各方獲取更加精準的信息參考。三是增加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引導產業發展與轉移升級?!赌夸洝芬龑Ц鞯亟y籌考慮資源環境、發展階段、市場條件等因素,對現有存量產業提出需要調整退出的產業條目,對未來不宜再承接的產業予以明示,促進地方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四是《目錄》名稱增加“發展”,引導各地統籌發展與轉移的關系,立足全局,全面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考慮發展基礎、階段、潛力等因素,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目錄》重在突出指導性和方向性,不對未列入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和地區進行限制;也不對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設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區域和產業發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